伐氏长丝角角鮟鱇

Gigantactis venhoeffeni   Brauer
   

  29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测量标本1尾,体长352 mm,采自东海外海28°50'N, 127°32'E,水深1014~1037 m。
背鳍I,6;臀鳍7;胸鳍17;尾鳍8。
体长为体高3.2倍,为体宽6.6倍,为头长3.9倍。头长为吻长2.4倍,为眼径30.2倍。
体延长,侧扁;尾柄长,尾柄长为尾柄高2.7倍。头短而高,侧扁,头长小于头高。吻尖突,突出于口前。口大,稍倾斜,后端达眼后缘下方;上颌长于下颌,突出于口前,头长为上颌长2.1倍。上下颌齿细尖,弯曲,上颌齿细小,1行;下颌齿3行,每侧40~47枚齿,以外行前方2~3齿最大,中行齿很小,内行齿较大。犁骨和腭骨无齿;第二、第三咽鳃骨齿发达,各具7~9枚。鳃孔中大,位于胸鳍基部下方。鳃两对半,鳃丝细长,无鳃耙。肛门位于胸鳍基与尾鳍基之中央、臀鳍前方。
头、体均被绒毛状细棘。
第一背鳍仅具1鳍棘,形成吻触手,位于吻端,吻触手延长,其长略短于体长,体长为其长1.1倍;吻触手末端具有带发光器的拟饵体,发光器位于拟饵体基部,拟饵体外端逐渐变细,上有一些黑色扁平乳突,拟饵体末端的两侧及顶端具细丝,在发光器的附近有2条或长或短分节状的纤丝,拟饵体下方的吻触手上有2条短的纤丝。第二背鳍位于体中部后,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较距吻端为近,以第二鳍条最长。臀鳍一与第二背鳍相对,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三鳍条基部下方。胸鳍较短小,中侧位,呈扇形,基部呈肌肉柄状。无腹鳍。尾鳍发达,其长约等于头长,无特别延长的鳍条,基部1/3被以皮膜。各鳍鳍条均不分支。
头、体及各鳍均黑褐色,仅拟饵体发光器呈白色,其中具1黑色体。体侧自背鳍前下方至尾柄部具2行下弯的平行黑色斑点。


生物学
国外分布